服务热线:400-123-8888

Betway必威西蒙体育绿色建筑工程案例

时间:2024-03-26 15:59:08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Betway必威西蒙体育绿色建筑工程案例绿色建筑是以绿色环保技术为主要手段形成的建筑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生态环境指标,提升建筑应用质量。当前绿色建筑主要依照项目标志星级进行等级划分,星级越高绿色环保效益越好。在全球化环保背景倡导下,我国已经开始大量兴起绿色建筑工程,对生态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绿色建筑已经得到了本质发展。

  绿色建筑可以从材料内容、技术手段等出发,对工程成本进行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首选方案。但是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认识,对上述内容了解不深入,在实施时非常容易出现增量成本不明确导致的偷梁换柱问题。部分单位认为在绿色建筑中需要大量使用绿色材料及绿色建筑技术,施工成本会大大上升。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单位将绿色建筑流于形式,最终导致绿色建筑效益受到影响。导致增量成本误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早期绿色建筑开发中主要将建筑内容定位在高档建筑中,没有对平民化绿色建筑进行宣传,非常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导致绿色建筑与高成本结合在一起,造成增量成本认识效益大打折扣;第二,绿色建筑在设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会大大降低,绿色环保性效益会大幅提升。当前初期设计成本在一定程度导致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成本高于常规建筑成本,限制了增量成本分析效果;第三,增量成本内容混淆造成绿色建筑其他成本费用,例如装饰费用、常规材料费用等。上述费用并不属于增量成本范围,将其计算入绿色建筑中直接导致建筑成本大幅上升,给人们造成了错误认识。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构件过程中所附加的绿色环保技术成本,该成本内容可以分为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三大类。

  软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过程中的软技术成本,包括设计性成本、分析性成本、管理成本、调试成本等。绿色建筑技术成本主要为设计性成本,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加资金内容。认证成本主要指用于绿色建筑体系认证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指专家评审费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分析,从技术成本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应用效益。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差别较大,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各项技术算法千差万别。上述绿色建筑施工现状直接导致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提升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对其计算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基础增量成本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中主要包括:

  (1)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增加的工程成本,指从工程施工初期到施工完成中绿色技术导致的额外成本投入;

  (2)强化型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技术效率成本增量及技术成本效益内容,多为施工过程中的机组投入成本及设备投入成本;

  (3)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中技术相互影响导致的成本负荷,上部分成本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系统中的各项成本交互产生设备初投资。

  基准方案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方案之间的成本比例进行调节。常规基准方案选取的过程中主要是依照方案之间的对比实现增量成本的确定,即选取一种方案为基本方案,以该方案为基准对其他方案各项内容增加的成本进行计算,从而获取两个方案的差额,对系统中的增量成本差别进行分析。

  第一,基准方案1的选取。基准方案1在选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国家标准或地方设计标准完成,多为国家指定建筑。基准方案1为前期介入方案时主要依照国家或地方标准完成对各项增量成本的计算,依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节能要求达到对各项绿色建筑成本的分析,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明确。该方案过程中主要要对各项方案内容和设备内容进行明确,从而得到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第二,基准方案2 的确定。基准方案2的确定主要是指现有设计设计计划的确定。在基准方案1选取完成后,人员可以依照绿色建筑状况设计现有计划,依照现有计划内容对各项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增量成本。该增量成本多为基准方案2与基准方案1对比所得,依照两者对比对增量内容进行的明确。

  从业主角度而言,基准方案1的选取并对其并没有太多影响,而基准方案2的内容才是其关注的焦点。基准方案2直接影响着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是施工增量内容。但是在真正计算的过程中基准方案1才能够真正体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真正表达出绿色建筑技术实际增量内容。

  本项目主要为企业自用式办公建筑,建筑总体共16层,包括地下3层,地上13层。该建筑面积为19991.45m2,整体建筑分为公共活动空间、大厅、配套商业空间、办公用房、标准办公用房、商务办公用房等内容。该项目主要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完成施工,建筑绿色环保效益得到非常好的提升,项目设计基本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该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选取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屋顶绿化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技术、节能照明技术、太阳能能量转换技术、全热回收系统技术等。施工过程中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到建筑体系中,秉承环保节能理念,建筑效益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本工程绿色建筑效益与其房地产构建主题相统一,建筑室内环保与室外环保效益非常可观。

  在本工程中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为192.8元/m2。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主要包中央水处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高性能玻璃墙、节水器具等,其中中央水处理系统占据总体的13%。具体结果见图1。相关数据显示:上述绿色建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该工程常规设计能耗的22%,在供暖方面可以减少465800MJ,在供电方面可以减少651385kMW,节能效果远远高于成本投入。绿色建筑技术对我国建筑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绿色建筑技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成本上升,但是其带来的绿色收益价值远远高于上述成本,对我国绿色环保体系的构建及建筑价值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绿色建筑构建过程中国家要加大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宣传,要确保建筑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内容及绿色建筑技术作用,从本质上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效益,加速我国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

  [1] 孙晓峰,黄雅贤,尹波,范靓.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J]. 城市,2012,10:37-4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环保生活理念的普及,绿色理念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前一部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影响了建筑设计质量。为此建筑设计研究者以绿色建筑设计要求为切入点,制定评价标准,开展了设计方案综合评价工作。这一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利用设计方案的评价过程,优化已有的设计方案,确保绿色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质量提升。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其设计方案除了应具备普通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外,对于建筑绿色环保特点指导下,绿色建筑环保化要求包括了以下三点。

  将建筑绿化体系融入建筑整体设计中,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其应具备以下特点。(1)保证绿化比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对于绿化面积的比例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屋顶绿化面积应达到30%,就是设计方案中必须达到硬性标准。(2)绿化的契合性。绿色建筑绿化设计除了需要达到设计要求外,还应实现与建筑设计的整体契合,是其融入建筑整体架构中,避免为达到绿化要求生硬绿化,影响建筑整体质量。

  节能性要求的加强也是方案较为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中。在方案中,设计者应大量采用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如在采光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建筑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采用节能采光技术,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节能要求应建立在建筑整体质量保障基础上,方案中应避免过分使用节能技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建筑设计方案中,除了对建筑自身的环保要求外,设计者还应重视建筑施工区域周边整体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疗养、旅游等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在地基、围墙、整体绿化、排水等结构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施工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是整体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此评价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我国管理部门制定绿色建筑相关指导数据,结合建筑自身设计方案内容,合理的设置评价指标,同时确定其相关的技术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环保指标与建筑技术指标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环保技术指标主要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涵盖的环保设计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了环保技术型指标、能源节约型指标以及环境保护型指标三个主要指标。在设计方案中,这三项指标是否合格决定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绿色环保属性,同时也是绿色环保设计方案的基础。建筑技术指标,则是指建筑设计中需要达到的普通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筑设计经济型指标与安全型指标两项内容。在指标设置与确定过程中,评价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首先设计方案中首先要确保的是方案的安全性,这是建筑生产与使用安全化要求决定的。其次评价标准应兼具绿色环保与经济性兼顾的原则,避免因过度追求建筑的环保性造成建筑投入过大,造成经济浪费问题的出现。最后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实用标准基础上,保证建筑绿色性与建筑功能有机融合,确保建筑实用。

  在评价指标设置完成后,技术人员下一步还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再利用数据化与结构化处理,将其搭建成立体化的评价模型。搭建评价模型的目的在于将零散的评价数据指标具体化,是其更便于评价工作。在评价模型构建中,模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模型构建中,其工作要点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模型提高设计方案的评价效率与质量。如模型中应具有较强的直接性特点,避免因计算公式或数据处理过多,影响评价工作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一定的权重性。这里所指的权重性主要指模型中重点的评价内容与指标。在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模型中,其权重内容除了一般建筑设计中重点的安全指标外,还应包括方案中的绿色环保指标。

  在评价模型构建完成后,评价工作者即可根据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模型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综合考量设计方案各项技术指标,完成对设计方案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完成后需要对设计方案提出完善意见,并形成书面内容,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

  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开展,是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过程。为此建筑设计与管理工作者,根据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利用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综合评价工作,完成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根据《市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城镇建筑作为创建对象,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2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到2025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将民用建筑建设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督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实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覆盖。新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应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执行,严格施工质量把控。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绿色建筑要求。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应在项目相关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内容。加强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区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绿色建筑各项标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形成绿色建筑执行情况的闭合管理。

  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利用全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按照省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要求,强化既有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

  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逐步提升装配率。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探索市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鼓励各项目主体合理选取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节能改造等改造措施,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设,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结合围护结构装修、用能系统更新,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加大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宣传,指导建材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

  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指南》,明确房屋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验收方法。建立民用建筑能效信息公示制度,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住宅绿色性能信息及全装修质量相关指标,明确质量保修责任和纠纷处理方式。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配合购房人做好验房工作。

  1.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立项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在编制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要有绿色建筑相关内容,并将有关成本纳入投资概预算。建设单位在组织分部分项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应复核绿色建筑施工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和绿色施工要求执行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2.设计单位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认真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在编制设计方案中应当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绿色建筑专篇。

  4.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详细的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要点,明确绿色建筑施工措施,确保绿色建筑实施质量。加大对优质、诚信的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相关企业的宣传。

  5.监理单位要认真落实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抽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

  区住建局将把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把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确保绿色建筑工作的落实。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现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专项施工方案编审情况、专项监理编审情况等,严格执法,督促各项标准和规定的落实。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建筑正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作为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时代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开展,我国正广泛地推广绿色建筑,徐州市新城区已经被评为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示范区”,然而,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和经济性分析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是鉴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成本经济性进行了探究,为绿色建筑走绿色化、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化进行理论探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能源短缺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的重大战略问题。徐州市作为江苏北部核心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业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因此,绿色建筑是徐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建筑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新型建设方向,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改变我国建筑业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品质低的现状,转变建筑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领建筑业摆脱传统落后的局面。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绿色建筑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2013年1月6日betway必威手机版官网下载,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徐州市新城区在这一大背景下规划与开发,已被批为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示范区”。

  3.1 徐州市新城区市政府 新区市政府作为徐州新城区建设的地标性建筑,其工程建设理念遵循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_50189-2005》,空调、风机符合节能设计且达到新风标准。在徐州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玻璃幕墙的利用在徐州市新城区创建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示范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市政府中心片区为例,墙体采用玻璃幕墙设计,依靠三层中空玻璃的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抗风压强度大等优点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综合行政服务中心A、B区玻璃幕墙工程、接待中心A、B区玻璃幕墙工程、科技馆玻璃幕墙工程、档案馆玻璃幕墙工程、城市规划展馆玻璃幕墙工程,共五栋建筑,累计27500平方米。

  不仅公共市政工程大规模采用玻璃幕墙,而且新城区大量写字楼也采用玻璃幕墙技术,这主要是利用玻璃幕墙调节室内外温差,以蓝海写字楼为例,对玻璃幕墙进行温控技术分析。该项目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或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在室内保温方面具有独特的节能功效,据测量,温差可提高23摄氏度。见表1。

  对于玻璃幕墙的经济性分析,主要是从使用材料的品种、施工工艺以及幕墙的结构形式三个方面来研究。

  幕墙材料选择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主要材料应制作样板。并且由于玻璃、耐候胶、五金件、结构胶的品牌产地不同,价格也不以尽相同。所以控制好材料的造价才能很好的控制每平方玻璃幕墙的单价。不同的施工工艺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对幕墙的造价也有较大的影响。在选用相同幕墙主材的条件下,与单元式幕墙系统比较,框架式幕墙的单位面积造价相对低。通常情况下,当使用材料、幕墙高度、风荷载大小、玻璃板块尺寸相近时,每平方米单价明框低于半隐框和隐框,明框和隐框相差幅度可达10-20%,半隐框和隐框相差幅度约5-10%。

  在常规的施工案例中,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和悬索结构是幕墙结构一般采用的空间结构形式。据分析,这类结构体系不仅减少建设各方对于工程项目的投资,而且满足建筑物整体在刚度、抗震方面的要求。现在广为使用的“挂钩式”结构体系不仅优化了设计方案,而且便于施工,有利于缩短了工期。与传统的构件式幕墙相比节省铝材20%,与单元式幕墙相比节省铝材40%以上,节省人工费约10~15元/平方米。[1]玻璃幕墙的采用大大节约了工程项目的造价。

  3.2 绿色建筑典型――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 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墙体运用外墙保温施工工艺,采用的是自保温蒸压加气砼砌块,三期工程则采用了煤矸石加气砼砌块。接着与高效保温材料复合,保温层采用岩棉板。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1年3月14日下发-公消【2011】65号: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范围内的设有外保温材料的民用建筑,均应将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纳入审核和验收内容。[2]

  聚苯乙烯保温板(EPS/XPS)虽然造价低,但已经不符合民用建筑的消防防火要求,反而使工程复杂化。而使用外墙岩棉保温板则完全满足了消防防火A级要求,省略了防火隔离带的需求。

  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技术,导热系数虽然小于岩棉保温板,但其造价较高,硬泡聚氨酯喷涂技术较难掌握,易产生喷涂的聚氨酯泡孔不均匀等问题。且聚氨酯硬质泡沫属于B级防火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易造成火灾等问题。

  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也将太阳能技术应用到了工程建设中。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的学生公寓均采用太阳能光热提供日常所需热水。同时,太阳能光电技术也将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得到应用。太阳能光电在目前来说可能技术尚未得到完全的开发,其成本是高于正常供电价格的,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太阳能发电必将成为未来主流发展趋势。2009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通过了“洛阳宣言”,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宣言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光伏发电成本降低至1元/kWh。[3]

  可见,在当今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太阳能光伏技术在三年的时间内,成本价已经下降了近50%左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甚至将低于电网价格。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在徐州新区的建设中率先利用了这一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节能建筑在未来几年的良好发展。

  4.1 认识理念仍有局限 一是尚未将发展绿色建筑提到保证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缺乏主动性与紧迫感。二是由于绿色建筑发展起步晚,国内对绿色建筑的不理解仍然存在。绿色建筑真正内涵的普及工作仍然困难重重。

  4.2 法规标准有待完善 我国处于绿色建筑的初期起步阶段,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政府对绿色建筑没有相关法律要求,无法强制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奖惩办法。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与气候、经济有很大的关联,我国各地区气候环境、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的制定各地区的标准体系是很必要的。

  4.3 激励政策相对滞后 我国有关绿色建筑的各种法规虽然不断出台,但激励优惠政策却相对滞后。只有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建立并运行,对绿色建筑的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实施,才能提高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起步是从节能开始的,与此同时,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提高居住舒适度等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体系,引导了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成为建筑领域的新潮流。发达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运用法律和经济作为调控手段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并通过有力的经济措施推动、扶持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很大。

  面对能源与环境危机,绿色建筑为建筑业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徐州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绿色建筑也刚刚开始,更需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只有关注成功的绿色建筑实例、研究如何设计量大面广的低成本绿色建筑,因地制宜地把“绿色建筑”这一理念成功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才能使建筑与环境、资源和谐统一,最终使绿色建筑造福于人类。

  绿色建筑一方面具备传统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又有效兼顾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要提高设计质量,除了要注重具体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外,还要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全面评价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对能源及环境施加的影响。

  全寿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制作、使用、终止等各环节要素,是基于产品整个生命流程的一种理念。全寿命周期与绿色建筑加以结合,就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规划、建设施工、建筑运行到后期拆除等一系列环节的时间周期。绿色建筑高于节能建筑这一概念范畴,是以建筑全局为主的,把握建筑能源消耗各个节点,以此为根据,采用各类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建造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1]。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方面:1.功能适用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功能适应性指的是建筑物在物理特性、结构构成、环境利用、视觉营造等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实用性及灵活性,使绿色建筑兼顾传统建筑形式的一般功能。2.技术性。全寿命周期涵盖了建筑物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在其每一阶段保障绿色建筑具备较高的技术性,以便使绿色建筑能够从整体上发挥其独特性能。3.协调性。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的协调性,主要侧重指建筑物要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筑生态等各方面趋于协调,秉持能耗最少、资源充分利用、环境负荷及受损最小等理念,采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使用土地及水源,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使绿色建筑达到材料、技术与环境的协调,进而优化绿色建筑在各个寿命周期内耗费的成本费用。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主要包含了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改进、方案确定等环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彼此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制约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信息交换频繁的设计系统[2]。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范畴内开展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对设计目标加以明确,在众多设计目标中,生态性、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应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类型,再添加其他的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基本目标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方向,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确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后,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应发挥其创新思维,采用功能分析等方法,形成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在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形成过程中,其构思结果既可以以思维架构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具化为设计概念图。在绿色建筑初期设计这一环节,在确保设计思维理念与设计草图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秉持多多益善的设计思路,罗列出多种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遴选。

  在这一设计流程中,要在遵循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着力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工具,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加以细致化具体化。例如,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使用、建筑结构确定、建筑构造方案、建筑施工流程步骤、建筑系统构成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具体的方案及后备方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在制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后,要对设计方案加以评价及优化。事实上,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案一样,其设计流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及后期阶段对其加以评估优化,以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

  建筑设计中的全寿命周期理论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流程及环节,采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加以细致评价,其实施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各类信息加以汇总,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目标划分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要素。在评价要素的确定上应涵盖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因素,如建筑能耗,环保性能等,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2.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数据加以提取,并进行量化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于统计及数学理论,通过建立数据矩阵及模型的方式实施。3.通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做出整体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数据调查法、判断矩形法等方法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众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设计流程及方法,借助评价模型及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及后备方案加以全面分析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其评价内容及侧重点主要围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对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加以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参考评价模型给出的建议,选取最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设计方案,从而完成绿色建筑设计的总流程。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一方面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分析及评价手段,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加以评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兼具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绿色建筑,保障绿色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

  [1] 祝昌桥.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应用于建筑设计理论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1009.

  [2] 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02-104.


标签:

【产品推荐】